本文转自:菏泽日报
本报讯 (记者 李若生)淡淡清香的艾叶、丝丝凉意的薄荷……8月8日,牡丹区吴店镇孟庄村“小荷学堂”里,孩子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化身“小小药师”,将一味味中药仔细装入香囊。一堂“巧手制香囊 清凉过伏天”的中医药文化体验课,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药材,更让传统文化的芬芳沁入心田。
这个暑期,牡丹区各镇街精心打造“小荷学堂”“小蝌蚪能量站”“非遗课堂”等公益品牌课堂,整合科普、艺术、阅读、实践资源,搭建起缓解暑期“孩子看护难”、丰富孩子假期生活的平台。其中,由共青团牡丹区委联合镇街团委及大学生志愿者运营的“小荷学堂”,已成为留守儿童的“温馨港湾”。小小急救员培训、故事分享会、剪纸体验、课业辅导等多元课程,精准对接孩子们个性化发展需求。
“今年全区7处‘小荷学堂’全面开放,大学生志愿者踊跃参与,丰富的活动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孩子乐享假期。”共青团牡丹区委书记李瑞峰介绍,通过规范运营、创新课程与强化安全保障,“小荷学堂”全力守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。
在牡丹区小留镇,“暑期流动科技馆乡村行”将力学、电学、光学等30余项科普展品送到孩子身边。林业专家王海明的鸟类保护课堂更是别开生面,他通过生动讲解,结合互动问答、诗词背诵,让孩子们在欢笑声中化身生态小卫士。
暑假期间,牡丹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也积极行动,在开展多彩活动的同时,组织志愿者常态化普及防溺水、防诈骗及交通安全知识,为快乐假期筑牢安全防线。
在牡丹区胡集镇,高校志愿者通过真实溺水案例警示危险,并现场演示“叫大人、找长杆、抛救生圈”等自救互救要点,让孩子们“秒懂”救命知识。
一缕药香,一次实验,一堂安全课……牡丹区以公益资源编织的暑期课堂,正为孩子们晕染出知识启蒙的多彩底色。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