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妈,熊宝宝想吃饼干!”西藏那曲萨普神山脚下,5岁男孩踮脚把零食递向两米外的藏马熊。熊鼻翕动,突然昂头暴吼,炸雷般的声浪裹着腥风劈向人群!游客手机“啪嗒”摔进草丛,孩子踉跄后退,那只在网上被说成“高原大仓鼠”的大家伙,此刻龇出老长的尖牙,前掌刨地溅起碎石……
这不是啥特效电影或者电视剧,这类似的场景在景区监控里真实上演过,看得人喘不过气。而类似险情可不少见:有人摇下车窗投喂苹果,有人半开车门跟熊玩自拍,还有胆子大的下车跟藏马熊互动。
这些重达两三百公斤的大家伙,咋就从牧民躲都躲不及的“破坏王”,变成游客镜头里的“铁憨憨”了呢?其实这嬉笑投喂的背后,藏着一道生死红线。
藏马熊的怒吼不是撒娇,而是最后的红灯警告。这种学名西藏棕熊的巨兽,胸前自带“月牙白盔甲”,披着哈达般的银灰鬃毛,看着像戴憨厚围脖的泰迪熊plus版。
要知道棕熊可是非常凶猛的,西伯利亚棕熊甚至能和北极熊一决高下,甚至同族的黑熊都在它们的食谱上,它们对食物的渴求非常强烈,凡是能吃得东西,包括动物、植物或者腐肉,它们统统来者不拒。
藏马熊生存在高原地区,高原严酷生存法则早已刻进它们的基因,它们捕食野兽,刨地找根茎、摘浆果,更爱抓鼠兔、旱獭打牙祭,饿极了也会捕食人类作为食物。那大巴掌拍下去,牦牛脊梁骨都能干断,跑起来能达到50公里/小时,人两条腿根本跑不过。
当人类递出的薯片代替了刨挖草根的艰辛,熊的生存逻辑被彻底颠覆。“来食伸手”的便利让它们丢弃畏怯,但兽性从未消失。三年前,那曲一家民宿,真有熊翻窗进去,把游客手里啃着的烤羊腿给抢跑了,桌子也给拍散架了,今年网传已经有三起藏马熊袭击人类的事件。
动物专家发现,老吃咱人类那些高糖高盐的零食,熊也跟人似的得“富贵病”,脂肪肝、烂牙啊都来了,身上不舒坦,那脾气能好吗?更容易急眼发飙。
这吼声为啥这么要命?看看真实发生的惨剧就明白了。早些年,青海一位牧民才让,路上碰着熊了,吓得扭头就跑,而棕熊那习性就是爱追跑的东西,一巴掌下去人就没了,跑真是最下策。
还有一回,昌都一个17岁放羊娃,不小心离带崽的母熊窝太近了,结果母熊护崽,那真是往死里咬。印度那边也出过事,一名男性非要凑近了给受伤的熊拍照,结果把命搭进去了。这就说明,熊觉得你离太近威胁它了,管你有意无意,它都可能动手。
看到藏马熊出没,离远点准没错!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们,通过那些野外安的红外相机发现,藏马熊吼叫的时候,常常伴随着耳朵往后背、嘴巴张着、舌头可能一吐一吐的,这些都是它紧张到不行、快要急眼的信号!这就是它最后通牒,告诉你“再不走我可真上了!”
真要是倒霉碰上了,怎么办?别指望电影里那套,记住下面这几招土办法,关键时刻能救命。第一招,装木头桩,三江源那边有个管护员叫扎西顿珠,有回跟熊走了个脸对脸,他立马定那儿不动弹,大气不敢出,头也耷拉着。
那熊凑过来闻了闻,觉得没威胁,掉头走了。记住千万别死盯着熊看,在它眼里那就是要干架的意思!
第二招“慢倒退”:那曲牧民老话讲“退七步,避一劫”,侧着身子慢慢往后挪,别让它觉着你在瞪它。最后一招,辣椒水或者驱熊喷雾,青海昂赛乡那边就给牧民发这玩意儿,熊离得还有段距离时,赶紧对着它脸喷。那辣椒素糊一脸,熊也受不了,多半能把它吓退。
这比动刀动枪安全多了,对人熊都好。要是真被扑倒了咋整?赶紧蜷成个球趴地上,死命护住后脖子,有背包的话挡在前面。加拿大就有个猎人,靠这招从熊嘴底下捡了条命。
光想着把熊关起来或者弄走,不是长久之计,得用科学法子解决这人熊矛盾。西藏羊秀乡家家焊着防盗刺的窗户,记录着人熊拉锯战的无奈。但把熊抓走挪地方,也不是啥灵丹妙药。像有些地方想把惹事的“明星熊”迁走,结果吵翻了天。
研究也说了,这片熊走了,很快就有别的熊搬进来占地方。现在有更聪明的招儿在试点了,青海杂多县,给牧民的肉仓安上太阳能电围栏,熊爪子一碰,麻嗖嗖的,就不敢再扒拉了。别说这法子挺管用,熊跑村里闹事的少多了。
对游客这块儿,那曲林草部门也使劲儿宣传,有的地方搞安全教育,用上高科技,让人戴个VR眼镜体验一把被熊追是啥感觉,那家伙,吓得心砰砰跳,下来都说“可不敢再乱喂熊了!”。
想想可可西里,有人乱喂狼,搞得个别野狼都不怕人了,只认识人手里的蛋黄派;再看看雪豹啃塑料袋的揪心画面。藏马熊这声怒吼,不就是大自然给咱敲的警钟吗?我们以为喂食是善意,对熊却是扭曲生存的毒药。
所以,如果真有机会看到藏马熊,记住四个字:赶紧远离!
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