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浙江之家、杭州发布等官方公众号发文明确:依据现行《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》,独生子女父母一方年满60周岁的,独生子女每年(自父母一方满60周岁起按周年计算)可享受5天陪护父母假,该假期不包含国家法定节假日、休息日、职业假。独生子女每年的陪护假需在当年内使用,不得结转至下一年使用,可以一次性使用,也可以分次使用。陪护假期间的工资、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由用人单位照发。
浙江并非首个探索此项政策的省份:早在2016年,河南便率先推出独生子女护理假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已有30多地出台独生子女护理假,假期5—20天不等。其中,部分地区还将非独生子女纳入护理假覆盖范围。例如:山东、安徽、宁夏、四川、江西规定,非独生子女每年最多可享受7天护理假;天津、云南、黑龙江、贵州、新疆则为10天。
这项政策蕴含浓厚的人文关怀,充分彰显了社会文明的进步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 年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.10 亿,占总人口比例22.0%;2035年,预计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4亿,占比超30%,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。正值盛年的独生子女如何实现“忠孝两全”,在兼顾工作的同时照料父母?独生子女陪护假为此开辟了一条新路径。子女陪护假的出台,无疑有助于缓解“倒金字塔”家庭(即四个老人、两个成人 、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)的养老压力,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然之举。
然而,理想丰满、现实骨感。2022年1月7日,浙江省卫健委就“独生子女陪护父母假请假需要哪些程序”,回复如下:“根据实际情况,由本人或配偶申请,所在单位审核批准,假期结束后到所在单位人事部门销假。”
那么,问题来了。即使职工敢请假,用人单位,尤其竞争激烈的“大厂”、劳动密集型企业,会批假吗?有房地产公司 HR 负责人坦言:“即便申请也不会批准”,小微企业主更担忧 “一个岗位缺岗十余天将影响正常运转”。
由此可见 ,让政策善意照进现实,需多方协同发力。通过立法明确护理假请休条件、审批流程及违规惩处措施 ,建立身份核验与住院证明的标准化体系,消除执行中的模糊地带。同时,需推动成本共担:对落实休假政策的用人单位给予税收抵扣或专项补助;探索设立“护理保险”,由政府、企业、个人共同承担薪资成本。例如,福建将违规企业纳入拖欠工资“黑名单”并限制其参与招投标的做法,值得推广。此外 ,还需借助社区入户宣传 、媒体公益广告等方式提升公众认知。试想 ,身为独生子女 ,笔者也是时至今日才知晓,还有5天陪护假这回事, 着实汗颜。
百善孝为先。孝道伦理的制度化承载始终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必由之路。当政策善意最终转化为子女的贴心陪护,一个更具温度、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社会图景才能徐徐铺展。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